首页> 新闻动态 > 新闻详情

靶向胶原的自组装纳米探针用于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心肌纤维化进行多模态分子成像和定量

发布日期:2024-02-22

早期诊断方法的不足会严重影响对心力衰竭合并心肌纤维化患者的及时治疗。磁共振成像是无创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其有效性仍会受到分辨率低和某些患者无法进行该成像操作等问题的限制。虽然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具有高分辨率,但其无法明确区分纤维化和正常心肌组织。超声心动图虽然具有实时、便捷的特点,但其也缺乏检测心肌纤维化所需的分辨率,使其在纤维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受梗死后I型和III型胶原堆积的启发,重庆医科大学凌智瑜教授和舒仕瑜教授开发了一种靶向胶原的多模态成像纳米平台CNA35-GP@NPs,其由脂质纳米颗粒(NPs)、封装的金纳米棒(GNRs)和全氟戊烷(PFP)组成。

该平台可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对心肌纤维化进行超声/光声/CT成像。研究发现,表面修饰的肽CNA35具有良好的胶原纤维靶向性。此外,该纳米平台也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光学吸收和显著的x射线衰减性能,使其适用于光声成像和CT成像。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CNA35-GNR/PFP@NPs(CNA35-GP@ NPs)能够实现对纤维化心肌的光声、超声和增强CT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光声信号的强度与心肌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综上所述,该研究能够为准确检测和治疗纤维化心肌提供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