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京西古道是北京西郊的一处徒步胜地,每天都会吸引不少旅客。伴随着国人文明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愈来愈强,但是,不文明现象仍然可见,烟头、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等被随意丢弃,影响了景区的环境。5月8日,中心工作人员组建了一支徒步小分队,开展了5个小时的“捡垃圾”活动,收集了满满8袋垃圾,获得了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好评。中心组织该活动是为了利用业余时间,在做环保公益之际提升员工身体素质,用行动喜迎建党100周年。[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021-05-05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京民社发〔2020〕181号“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市级社会组织2020年度报告和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中心在4月在线及时报送了2020年度工作报告(含财务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专项信息审核报告等年检材料,接受年度检查。本中心成立于2017年5月31日,属于利用非国有资产自愿举办及从事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至今,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创新道路”,积极促进医院及科研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2020年,中心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延续上一年度的合作,设立了2021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中卫生物科研转化研究中心联合基金,资助方向涉及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人口与健康等领域。[查看详情]
2021-05-04
5月3日下午,中心实验室召开2021年度第一季度工作终结会议。据悉,截止2020年4月30日,中心第一季度新承接科研服务项目9项,涉及神经内科、肿瘤科、麻醉科、骨科等多个科室方向,合作医院来自广东、广西、浙江三省五市。目前,中心动物实验室进行了二期扩展,新的动物饲养中心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并开展动物实验,包括抑郁症小鼠模型构建、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治疗等。中心材料小组也成功制备了具有肿瘤靶向性的纳米颗粒,并即将进行荷瘤小鼠体内研究。下个季度,中心实验室将继续保持严谨科学的态度,确保实验按时开展。[查看详情]
2021-04-19
北京中卫生物科研转化研究中心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是集中了中小型仪器设备、面向社会用户开放的仪器资源服务平台,含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基因组、病理组、分析化学等多方向。中心仪器开放服务平台秉承“规范管理、服务至上,科学严谨”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实验技术人员团队。实验人员参与了大量高水平科研项目的实验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操作分析经验。先进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探索未知领域的主要工具。中心始终秉承科学进取的进取精神,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合作攻关。我们盼望与同行及客户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中心仪器资源共享的优势。附件一:北京中卫生物科研转化研究中心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仪器清单[查看详情]
2021-03-19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很大一部分未能及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与之相对的是众多企业,亟需先进的科研项目,高校与企业之间需要“桥梁”,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沟通,解决“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问题。医学组织工程材料属于国际前沿课题,有希望应用于骨科缺损、皮肤烧伤等人体组织病缺处重建,多疾病诊断以及肿瘤靶向干预等多个医学领域。中心医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平台聚焦最新生物材料研发,为骨科、妇产科、肿瘤科等疾病方向的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研发合作服务,具备医学生物材料设计、合成、理化性质表征、体内外生物学评价以及机制研究等多水平支持能力,以确保整个实验周期。一、生物医学材料制备中心承接制备的生物医学材料涉及水凝胶支架、纳米微粒、静电纤维纺丝、3D打印支架等,适用于多种缺损微环境,可实现pH相应、光响应、热响应等多种响应体系。二、生物材料表征中心可提供医学生物材料的SEM、TEM等形貌分析,FTIR、NMR等结构分析以及药物载量、释放速率等。三、体内外生物学评价中心配备有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及化学生物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可对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等生物性能进行评价。四、分子机制研究中心可提供多组学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组织病理学实验等,通过多种途径阐明生物材料发挥治疗诊断作用的具体机制。[查看详情]
中心可以支持清洁级、SPF级动物实验,独立开展大小鼠、裸鼠、兔等常见实验动物在内的行为学观察、动物建模及相关实验,按照计划需要提供使用日期、品种品系、规格、数量及实验内容。动物实验服务流程动物伦理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生物医学的开展还离不开动物实验。在实验动物的管理以及动物实验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善待动物,尽可能为实验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在实验进行前,需要评估可能给实验动物带来的疼痛和痛苦,保障动物的福利。[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