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8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治疗会受到复杂的病理特征以及在药物递送过程中需要穿过血脑屏障(BBB)等问题的影响。虽然外泌体在GBM治疗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其在靶向性和递送性能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仅凭外泌体并不能完全满足治疗GBM的要求。有鉴于此,武汉大学郭明雄教授和孙桂鸿教授利用脂质体挤出机从表达ANG-TRP-PK1肽的HEK293T细胞中构建了工程化人工囊泡(EAVs)ANG-TRP-PK1@EAVs。ANG-TRP-PK1是Angiopep-2的融合肽,能够与TRP-PK1的N端融合,将Angiopep-2呈现在EAVs上。ANG-TRP-PK1@EAVs与分泌的外泌体具有相似的特性,但产量更高。研究发现,ANG-TRP-PK1@EAVs在体外模拟BBB模型和体内原位GBM小鼠模型中具有高效的BBB穿透和GBM靶向性能。负载阿霉素的EAVs(ANG-TRP-PK1@DOX)能够保持EAVs的特性。在原位GBM小鼠模型中,该EAVs可穿过BBB以到达GBM,并杀伤肿瘤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载药人工囊泡对小鼠GBM的治疗效果优于替莫唑胺,且产生的不良反应极低。综上所述,该研究构建的EAVs是一种独特且高效的纳米平台,能够用于药物递送和肿瘤治疗。 参考文献: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3660[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023-09-21
对肿瘤微环境缺乏催化敏感性是纳米酶介导的肿瘤治疗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电子转移是纳米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鉴于此,杭州师范大学黄又举教授和丁彩萍博士开发了一种纳米孔阵列诱导的金属硒化钼(n-MoSe2),它富含硒空位,可以作为H2O2分解和谷胱甘肽(GSH)消耗之间的电子循环的电子中转站。在MoSe2纳米孔阵列中,金属相达到84.5%,其具有超灵敏的H2O2响应和增强的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能够实现H2O2的热力学异解。研究发现,相和空位促进的能带结构重建会导致大量离域电子的产生。结合纳米孔的有限特征尺寸,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会被激活,从而使n-MoSe2具有从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光区(NIR)的宽吸收光谱,能够用于光热转换。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金属MoSe2可在肿瘤区域诱导氧化还原和代谢稳态失衡,从而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该研究充分利用了相和缺陷工程的优点,能够为开发高效的光热纳米酶提供新的见解。 参考文献: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05000[查看详情]
2023-09-14
从血管系统到肿瘤的有效纳米治疗输送对于副作用最小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在这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Yucai Wang、Wei Jiang、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 Tai Leong发现突破基底膜屏障可以改善肿瘤纳米治疗效果。除了内皮屏障外,内皮周围的肿瘤血管基底膜也是一个强大的机械屏障,其将纳米颗粒(NP)包裹在内皮下空隙中,形成血管周围的NP池,而突破这种基底膜屏障可以显著增加NP外渗。通过利用局部热疗引发的炎症,作者开发了一种免疫驱动策略,以克服基底膜屏障。高温引发的血小板积聚和炎症将中性粒细胞吸引到NP池中,随后中性粒细胞通过基底膜的运动可以释放被截留在内皮下空隙中的NP,导致NP向更深肿瘤的渗透增加。作者强调了在提供纳米治疗时考虑肿瘤血管基底膜屏障的必要性,并且了解这一障碍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抗肿瘤疗法。 参考文献: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3-01498-w[查看详情]
2023-09-08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可对凋亡的癌症细胞进行胞葬作用,从而防止肿瘤继发性坏死而导致的细胞内成分释放,从而抑制了免疫原性。因此,目前导致癌症凋亡的治疗(如化疗和放疗)在引发抗肿瘤免疫方面不太令人满意。苏州大学刘庄和冯良珠通过用生物相容性聚乳酸-乙醇酸及其两亲性衍生物包封BMS777607来制备胞葬纳米颗粒抑制剂。 BMS77767是负责磷脂酰丝氨酸依赖性胞葬巨噬细胞中受体的疏水性抑制剂,因此所产生的纳米BMS可以抑制凋亡癌症细胞的胞葬作用,从而使其转向免疫原性继发性坏死。因此,当与顺铂的非免疫原性化疗、奥沙利铂的免疫原性化学治疗或外照射的放射治疗协同作用时,肿瘤内注射的纳米BMS能够激活先天和适应性抗肿瘤免疫,以改善的治疗反应。此外,吸入纳米BMS也可以显著提高顺铂化疗抑制肿瘤肺转移的疗效。因此,本研究强调了一种通过抑制胞葬细胞促进的肿瘤免疫抑制来增强不同癌症治疗的免疫原性的策略。参考文献: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04884[查看详情]
2023-08-29
基于细胞膜的纳米疫苗因其固有的多抗原性质和能够与佐剂相混合的性能而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良方教授和Ronnie H. Fang开发了由癌症细胞膜制备的细胞纳米盘,并将其与脂基佐剂相结合以用于抗肿瘤疫苗接种。 该细胞纳米盘的体积小,呈盘状,能够被抗原呈递细胞所摄取,并被有效地引流到淋巴结。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免疫刺激特性,因此该纳米盘疫苗能够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促进产生肿瘤特异性免疫。在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中,该细胞纳米盘可以与检查点阻断疗法相结合,进而通过预防和治疗等方式实现对肿瘤生长的显著控制,并且其在具有弱免疫原性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模型中也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该研究工作能够为设计可以有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多抗原纳米疫苗提供新的范式,以实现对多种癌症的有效治疗。参考文献: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3c01775[查看详情]
2023-08-24
异常的肿瘤微环境(TME),尤其是未成熟和渗漏的血管,阻止了化疗药物的渗透和积累,导致妇科癌症化疗失败。苏州大学Yueming Zhang、厦门大学方华攀和上海交通大学王玉东将地塞米松(Dex),一种用于调节肿瘤细胞外基质和使血管正常化的糖皮质激素类固醇,封闭在聚乳酸-乙醇酸(PLGA)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中,并用小鼠癌症细胞膜(CM)进一步包被所获得Dex@PLGA以形成Dex@PLGA-CM。 Dex@PLGA-CM由于来源于癌症细胞的同源靶向能力,Dex@PLGA-CM在肿瘤内显示出有效的血管外扩散能力。Dex@PLGA-CM纳米颗粒极大地重塑了TME,增强了Doxil的渗透性,从而显著提高了该药物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用小鼠卵巢癌症细胞膜包被后,Dex@PLGA-CM在腹膜内给药时也促进了Doxil介导的转移性卵巢癌症化疗效果。本工作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纳米药物,用于有效改造TME,以增强妇科癌症化疗的效果。参考文献: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03013[查看详情]